更新日期:2018-04-01 文字/圖片=SandyLilin
或許,是個美麗的誤會
2016年8月,《蔬果歲時記》 的新書發表、在欉紅 與 好福食研室 合作的餐會上,第一次吃到沙拉裡的新鮮 mozzarella 莫札瑞拉起司,味道和以前會害怕的熟成乾酪完全不同,口感也有點像肉、軟而有彈性的質地,便在味覺記憶裡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當天的餐會,用了魚菜共生的生菜,每道菜都搭配一款在欉紅的台灣水果果醬。
過幾個月後的11月,想在清酒餐會分享這個心中認為特別的『美食』,私訊詢問活動主辦方得知:台灣有兩間製作新鮮起司的乳酪坊,台中Dida和台北Man Mano
當時把兩間乳酪坊的Mozzarella都訂購回來試吃後,決定之後使用Man Mano的。風味以外的另一個原因,是Man Mano專注於製作義大利乳酪,與Bhava想成為傳統義大利風格咖啡館似乎更契合。
循著好奇心開始的,乳酪製作課
2017年4月底。第一次乳酪課:Ricotta
『 慢慢弄,慢慢弄出純粹的美味,需要慢慢品嚐。』
在 NOM Magazine,可以找到慢慢弄創辦人的Isabella的資訊,讀完她寫的《愛吃起司不可不知:天然傳統起司與再製加工》和《我吃素,能不能吃起司》 兩篇文章,或許會對義大利乳酪有些初步了解。

除了製作各種義大利乳酪販售,慢慢弄也與許多料理教室合作開課,教學乳酪文化、在家能製作的新鮮乳酪,而我們的第一堂課是:Ricotta 瑞可塔
第一張圖片的好多層甜點,Isa說她很喜歡,可惜目前台灣還沒有餐廳主廚有做出來。2017年底的義大利咖啡行,在陽光很強的卡布里島咖啡館看到它本尊。
↑ 起司與檸檬的酸酸甜甜內餡,皮酥脆,拉開來可以很長~
↓ 現場示範的Ricotta三種料理方式
Ricotta在家做需要的材料很簡單:原味優格過濾、全脂鮮乳、鹽,但產出的Ricotta是牛奶量的1/10左右,花費的時間與食材費用會很可觀。
意外發現“桿製”手工麵皮的秘訣
終於等到,Mozzarella開課
洽巧的是,這次地點在最開始吃到起司的二魚文化。2017年6月底。

這回除了起司相關資訊,Isa也分享了她在日本、義大利學習乳酪製作的經歷。

同組的同學在義大利念過書,也會講義大利文。


好幾次的錯過,慢慢弄 吧
2018年2月底,與友人一起,停車場步行2.7km到達目的地。
然後,沒有位置。
到大稻埕附近逛逛等電話通知再回來。




這是與Isa第四次見面,除了前兩次上課,另外一次就是東遠2017年8月的『島嶼職人平台』食材展演會,也是那次在得知我們可以買慢慢弄的凝乳塊,回來自己製作新鮮的mozzarella。
至於最初的《蔬果歲時記》新書餐會上吃到的mozzarella,後來Isa以時間推算確認不是慢慢弄提供,不過這個美麗的誤會到後來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吧 XD。
關於 Man Mano 慢慢弄.乳酪坊
慢慢弄吧的玻璃門面真的很美,上次匆匆沒來得及拍照…
(以下資訊來源於慢慢弄FB)
如果有機會到台北,非常推薦大家去起司吧坐坐!
感受台灣乳源經過職人手作後的乳酪滋味。
Facebook專頁:Man Mano 慢慢弄.乳酪坊
官網:https://www.labmanmano.com
*歡迎分享(右上角:🔗複製連結)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追蹤Bhava Facebook動態:Bhava。巴瓦咖啡食研室
Line ID:@xoo5719p Instagram:caffe_bhava